大陸錢荒加上A股初次公開發行(IPO)停滯,東南亞又因美國量化寬鬆(QE)可能退場讓股匯下挫,國際私募基金因而鎖定台灣,下周將有超過百家國內外投資機構來台,其中包括第二大私募國際基金KKR、第三大私募國際基金凱雷,以及第五大國際私募基金CVC,估計背後資金逾千億美元。
台灣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昨(27)日指出,希望可藉此次機會,促成台灣與國際私募基金實質投資案,且最近政府態度轉為開放,包括金管會新任主委曾銘宗、經濟部部長張家祝,都將首度與國際私募基金業者公開對談,顯示台灣愈來愈歡迎國際私募基金評估投資台灣市場。
黃齊元指出,本次亞洲創業基金期刊集團(AVCJ)在台舉行會議,是闊別三年後,首度來台舉辦與主管機關面對面機會,參與的國內外投資機構家數超過180家,其中大陸建銀國際資產、大陸中信證券,更是首次來台評估投資機會,規模之大,為近年罕見。
據悉,國際私募基金業者本次來台,主要是希望向政府爭取鬆綁國際私募基金在投資台灣企業後的自由度,例如可決定企業下市以利重組再上市、私有化等,並希望政府可明訂私募基金進入台灣市場的規則,以利私募基金業者遵循。
此外,包括已經在台投資超過5年的私募基金,如凱雷、隆力等也將出席會議,市場推估,可能會向主管機關談及國際私募基金出售相關銀行股權的退場機制。
黃齊元指出,隨大陸企業入台上市政策開放,台灣資本市場先前發展出新活力,為眾多私募基金投資人提供更多的選擇,但台灣私募基金市場難逃國際市場影響,自2009年起陷入低潮,去年台灣吸引私募基金投資力量更成為全球倒數第二。
他指出,今年大陸政府開始實施結構性調整,促使A股IPO停擺,讓國際私募基金在大陸難尋投資機會,國際私募業者因而轉向經濟穩健的台灣。
相關業者私下指出,日前台灣內閣小幅改組,金管會新主委曾銘宗也是吸引國際私募基金轉向鎖定台灣的原因之一,私募業者直言,陳裕璋過去關上了門,期望新主委除了「開門」,也可以帶來更大的投資空間。
據悉,國際私募基金對台灣眾多產業都有高度興趣,包括服貿協議中開放的電子商務、醫療產業,此外,科技產業也在評估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