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提出的電價調整案昨天在國民黨團大會中遭到砲轟,藍委一面倒要求凍漲,但府院黨討論後認為,電價不涉及修法,屬於行政權,馬總統最後敲定由行政部門扛起政治責任,並納入黨團建議「漲最少」方案後拍板。
今年10月調整電價,早在去年5月敲定3階段合理化方案時就已公布,卻因藍委反彈,馬英九要求行政、立法協調,原本預計28、29日舉行黨政協調會議,臨時又改在27日立院黨團大會討論,引發藍委不滿,認為行政部門並非要聽取「建言」,只是想要立委背書,一面倒要求凍漲,否則行政部門就要有Guts,自己扛起政治責任。
府院黨昨天原本規劃好電價調整四步曲,上午先在黨團大會凝聚黨內立委共識,再將決議送交中午馬英九召集的府院黨會議拍板定案,隨後由經濟部長張家祝在下午與媒體高層茶敘,說明電價必須調漲的理由,最後在經濟部召開記者會宣布,不料才跨出第一步就踢到鐵板。
由於黨團大會出席立委不及三分之一,多位藍委反應「未受尊重」,讓府院黨會議一度考慮是否要召開另一次協調會,讓多數立委都能參與討論,也使開會時間被迫延長。
但張家祝認為,電價調整要在1個月前就公告不宜再拖,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也在會中力主調整電價並不涉及修法,屬於行政權範圍,不應該要求立委背書。
馬英九最後拍板電價不凍漲,以「最寬鬆」原則修改原方案後,依照原訂時程調整,由行政部門負起電價調漲的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