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台灣金融圈近期出現極為少見的「美元短缺」現象,港商野村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嘉樞昨(8)日指出,美元放款比重高的銀行可能會更改條件、進而提升獲利,兆豐金(2886)與中信金(2891)將是最大受惠者。
王嘉樞指出,隨著全球金融市場開始出現去槓桿化、且中國持續實施貨幣緊縮政策,已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台資企業轉往本國銀行尋求美元貸款支援,一方面外商銀行早已將美元部位搬回母國應急,另一方面台資企業很多借貸部位都以美元計價,借美元可以「自然避險」。
王嘉樞表示,近期所出現的「美元短缺」現象過去相當少見,這從這一陣子台北美元拆款利率(TAIFX)急漲可以看出,這並非反應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s)的增加,因為台灣銀行業者資產品質佳、歐債部位也少。
王嘉樞認為,「美元短缺」的現象其實是「需求推升」下的結果,因為外匯存放比率已經攀升至2005年來新高,2年放款複利率達37.4%。
王嘉樞指出,台灣銀行業者通常以倫敦同業拆放利率(LIBOR)或新加坡同業拆放利率(SIBOR)作為美元放款定價的標準,但隨著TAIFX利率的飆漲,機會成本攀升,勢必會迫使銀行業者針對美元放款交易條件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王嘉樞認為,美元存款部位較大(意味著資金成本較低或較穩定)的銀行,將最能受惠於獲利的提升,因而看好外匯存款佔整體存款比重最高、接近40%的兆豐金控,其次則為中信金控、台新金控、第一金控。
王嘉樞也將兆豐金控投資評等與目標價分別由「中立」與24.5元調升至「買進」與30元,儘管央行升息速度放緩,預估2012與2013年淨利差(NIM)將分別成長0.15與0.13個百分點、未來2年淨利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6.5%,2012與2013年每股獲利分別為1.84與2.13元。
王嘉樞指出,對台灣企業而言,借錢管道當然不會只有美元,如果借美元成本高到受不了,目前有可能轉向新台幣,只是企業海外資金往來大都以美元計價,如果借新台幣支應,潛在匯率風險就相對較高,這是需要注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