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10408劉典嚴

產品生命週期 恰似猜拳賽局

1965年Theodore Levitt提出的「Product Life Cycle」(產品生命週期),可說是產業演化的始祖模型,Levitt認為一個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始於產品推出,經過成長而達銷售量的高峰,之後步入衰退,終至退出市場。以此描述時間與產品銷售量的關係,隨著時間的進行、銷售量的改變,產品因應各個階段而面臨不同的行銷策略。

 後來,產品生命週期理論被日本藍徹斯特協會會長田岡佳子以有趣的「猜拳賽局」加以詮釋。因為從產品導入、成長到成熟,恰巧如同「石頭」、「布」與「剪刀」的動態,又可稱為「剪刀石頭布」理論。

 話說產品一上市的「導入期」,由於實力尚弱,應該避免採用複數產品線,且集中力量在單點上求勝負,銷售通路也要盡量縮小,就像握緊拳頭,強烈集中全力、勇往直衝,千萬不可有「散彈打鳥」總會命中的心態。

 由於後進企業尚未加入戰局,也就是競爭狀況較和緩,為產品稍微訂高一些的價格,應仍不減魅力商品的暢銷性,此即導入期對應的「石頭策略」。

 一旦產品進入「成長期」,消費族群逐漸擴大,此時銷售數量和成長率,都會呈現二次曲線的躍進。

 為因應擴大的客層,原本的單一通路勢必不足,因而有必要擴大配銷通路,尤其後進企業逐步加入戰場競爭,品牌多樣化的結果,讓消費者出現選擇性的需求,業者可適度降低價格,或將自家商品線區分為高級品、標準品、特賣品等,利用多樣化的行銷方式維持利潤,如同猜拳時把石頭狀態的手掌打開,以「布」的策略網羅八方。

 當產品普及率達到60%時,代表已經邁向「成熟期」,此時雖然總銷售量仍在增加,但產品的銷售成長已趨緩,甚至停滯。

 隨著廣告效果可能對大眾已彈性疲乏,也可適度為產品降價促銷,此外,還須頻繁地變更設計(例如將「袋裝」乖乖改成「桶裝」乖乖),或是由產品的品質做差異化,轉變為款式的差異化(例如豐田汽車為ALTIS車系外觀小改款),並將市場上反應不佳的產品線剔除,減少無效廣告的開銷,故而這個階段的行銷策略要如「剪刀」般的鋒利,剪除已呈現低市占率的品牌產品。

 總之,零活運用業者旗下的產品組合,砍斷沒有市場性和成長性的產品,同時開發具攻擊性的產品,方能掌握有效的行銷出拳賽局。(本文作者為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