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10323袁顥庭

打入日本供應鏈 台廠把握機會

日本大地震連帶震撼全球電子產業,讓索尼等電子大廠大動作出面鞏固料源、避免斷料危機,同時也給了這些大廠重新檢視供應鏈的機會。

以這次索尼大動作減產、停工來看,可趁機關掉日本國內營運不善的工廠,未來還可能進一步對外尋求更便宜零組件供應鏈,帶給台灣材料廠商更大的商機。

 苦於日圓高漲、成本居高不下,索尼等日本電子大廠近年來營運狀況普遍不佳,多數是虧損連連。不過近年來索尼逐步調整生產策略,轉而以獲利為導向,一改過去「Made In Japan」、所有產品都要自製的心態,轉而把製造外包出去,專心經營品牌、銷售。

 近年來,索尼陸續關閉海外虧損的組裝廠,例如將墨西哥廠、斯洛伐克廠等區域性的大型工廠賣給鴻海。對於不斷瘦身的索尼來說,在日本國內的工廠一直有尾大不掉的困擾。索尼在日本的工廠其實產能並不大,存在最大的意義是企業社會責任象徵,要關廠得面對來自政府、社會等各界的輿論壓力,因此即使是一個沈重包袱也得撐下去。不過一場大地震下來,供應鏈出了問題、同時又限水限電,對於索尼來說,正好趁機會名正言順縮減工廠規模,減輕這方面的負擔。

 再者,長期以來,日本企業供應鏈相對封閉,許多原材料都是指定用日本供應商產品,不僅單價比較高,一場地震之後還發現有供應鏈過度集中的問題,也讓這些日本大廠開始思索應該要分散供應。

 台灣這幾年開始佈局材料領域,從光學膜片、到上游的光學膠、化學材料等,都已經有一定成績,一旦日本廠商願意開放,像是明基材料這一類的台灣廠商很有機會趁勢打入日本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