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091215吳瑞達

蝸居現象逼人回老家

中國大陸一齣叫「蝸居」的電視連續劇,真實反映出目前大陸民眾的心聲,一時間大為紅火,據說,連續劇的劇本,原是個愛情故事,但製作單位為了吸引觀眾,把它生生改成了「屋奴」的故事。而這個更動,更深深地擊中了這個社會的軟肋,甚至比愛情更觸動人心。

 這部戲的轟動與深刻描繪,對中國的市井小民而言,已不是先前的對話:「看了『蝸居』沒?」最近則改變為,「看了『蝸居』,有什麼想法?」「是不是該搬回老家住囉?」

 這兩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火熱,各省各縣紛紛出現所謂「地王」,帶動房價居高不下,而「蝸居」的轟動,使得「屋奴」、「小三」等字眼,成了杭州大學生掛在嘴邊的關鍵語。

 在MSN、部落格、餐廳、教室、寢室,澡堂等,有三五好友的地方,「蝸居」就成茶餘飯後的話題;杭州的大學生,在都會區上學的同時,早先野心勃勃的希望畢業後,在城市找個工作,當個快樂的上班族,買個房住下來;但現在,不乏打退堂鼓的情況。

 「好不容易到了大城市讀書,一定要努力在這裏立足。」從浙江理工大學畢業半年,如今在外貿公司上班的洪青嬌,為了能在杭州札根,她和另外兩個女生,合租在一個套房裏,她們鐵了心要留在杭州。

 如今,「蝸居」的效應,對於大學裏正面臨畢業的學生來說,電視劇裡直接而殘酷的現實,讓他們開始打退堂鼓。

 大三學生羅志先花了一個星期看完了這部號稱「聚焦都市屋奴」的連續劇,跟他的哥兒們一樣,看了「蝸居」後,徹底困惑了;「我現在很不確定,畢業後到底要不要留在杭州發展。」

 「蝸居」的劇中人物郭海萍,每天清晨一睜眼,腦海裏就蹦出了「房貸6,000(人民幣,下同),吃穿用2,500,小傢伙上幼稚園1,500,人際往來600……」,一連串數字,羅志先也開始擔心自己的「大城市生活成本」。

 畢業之後,就算夫妻倆都有1萬元的月收入,減去5,000元的開銷,也就剩下1萬5,000元,一年才存下18萬元。在杭州隨便買套房子就是200萬元,再加上貸款的利息,真得還上10幾年。這已經是最好的打算了,但剛畢業的本科生,上哪去找月薪1萬元的工作啊?

 看到許多大學生後,回鄉下當村官,儘管吃得飽、餓不死,至少還是個公務員,羅志先改變想法後心理盤算著。

 「蝸居」的影響力,不僅道出時下大陸年輕人,背負「屋奴」十字架外,在大陸高房價的今天,屋奴滿街跑;更深遠的是,對未婚的女性而言,究竟什麼樣的男人,才是理想的對象,這又是另一個嚴肅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