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722文■于國欽

誰奪了美國晶片事業?

 美國半導體業生產力年增率曾遙遙領先台灣,近十年則台灣持續領先,美國晶片事業被台灣取代,正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引導的結果。

image
圖╱美聯社
美、台晶片生產力平均年增率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說,台灣奪取了美國的晶片事業,台灣應該支付美國保護費。這一席話有點不知所云,到底是誰奪了美國的晶片生意,是台灣嗎?還是美國自己?又或者這根本是亞當斯密所說的「市場那一隻看不見的手」?

美國於二戰結束後,挾著勝利餘威,在資本、技術及人才優勢下獨領風騷,不止是政治力無人能敵,經濟力也所向披靡,直到1970年美國一直享有貿易順差。然而,戰後20年,走過蓽路藍縷的歐洲、日本,生產力與日俱增,1971年美國出現逆差,這是過去未曾有的事,對於這個巨變,美國認為問題在他國的匯率低估,於是以加徵關稅迫使歐、日簽署《史密松寧協議》,隨後英鎊、馬克、法郎、日圓快速升值。

貿易赤字飆 美責難他國

美國錯估情勢,1984年貿易赤字升破1,000億美元,美國在震驚之餘,又再度上了談判桌,與歐、日簽署《廣場協議》,要日元、馬克、法郎繼續升值,除了匯率,眼看著日本半導體有後來居上之勢,1986年對日本生產的電腦記憶體晶片展開反傾銷調查,同年7月,日本在壓力下簽署了《美日半導體協定》。

至此,美國對於貿易赤字仍不知反求諸己,只一味責難他國,繼續以特別301要求各國修這個法、改那個法,然而有用嗎?當然沒用,2000年貿易赤字飆至4,000億美元,於是又把矛頭指向中國大陸,從史密松寧協議、廣場協議、美日半導體協定直到特別301,美國不斷指控他國操縱匯率,侵權,期待以此改善貿易赤字,鬧了半個世紀,2021年美國赤字升破1兆美元,過去三年,年年破兆,任憑美國上窮碧落下黃泉,全屬無效。

市場法則 非干匯率、傾銷

原因很簡單,美國進步,其他國家也會進步,加以別人的工資較低,在市場法則下自然有競爭力,美國有技術,人家總有一天也會趕上,這是自由經濟的規律,跟匯率,傾銷、侵權未必有關。以川普這次點名的晶片而言,根據美國政府統計,1990~2000年美國半導體業的生產力平均年成長26.9%,遙遙領先台灣的7.4%,但隨著市場的競爭,台灣的努力,2000~2010年美國跌破10%,台灣升逾10%,近十年(2013~2023)台灣持續領先美國。

美國晶片事業被台灣取代,這是自由貿易正常的演化,正如日本經濟於1990年達到顛峰之後,循著雁行理論,東南亞隨之崛起,在大陸改革開放成為世界工廠之後,生產優勢又轉向大陸,如今又轉向越南。由此可知,這不是誰奪走誰的事業,誰搶了誰的生意,而是那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的結果。

川普這一席話和1971年美國看到貿易赤字的反應,如出一轍,事實上,在自由貿易裡美國享受了一切的好處,占盡了各國的便宜,想想,一個人口只占世界4%國家,GDP卻占全球26%,還好意思開口要收保護費,真是貽笑大方了。

小檔案■依據2024年7月18日的人口統計,美國人口3.36億,全球人口80.6億,美國人口占全球4.1%,而2023年美國的GDP為27.4兆美元,依國際貨幣基金的估計,2023年全球GDP為104.8兆美元,美國GDP占全球26%,這個比重高於1980年的25%。

小檔案■生產力係以每工時的產出來衡量,若每工時的產出成長,代表著事半功倍,就是生產力的提高,美國在1990年代(1990~2000)半導體業的生產力平均每年提升26.9%,顯示生產力極強,同期間電腦電子產品業的生產力也以年增18%的速度提高,遙遙領先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