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617文■于國欽

消失的恩格爾法則

 台灣的恩格爾係數四年間由23.7%升至26.7%,波動程度較食物漲幅更大的美歐還要劇烈,關鍵原因就在分母的消費動能不足。

image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主要國家CPI中食物類權數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發現,隨著所得提高,食物花費占總消費的比重會降低,而用於文化、娛樂以及教育的支出比重則會提高,此即著名的恩格爾法則(Engel's law),而在總消費裡食物開銷所占的比重則稱為「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認為,恩格爾係數0.2(即20%)以下者為有錢的家庭,0.3為小康家庭,0.5以上為貧困家庭。事實上,這個法則不僅適用於評定家庭的貧富,也適用於觀察一國經濟發展階段。

 然而,計算恩格爾係數並不容易,但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各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裡的食物類權數(weight)或相對重要性(relative importance),如此即可了解各國恩格爾係數的變化。

 循此方法可以發現,1947~1949年美國的恩格爾係數41%,意思是花在食物的錢占總消費四成,這是因為二戰結束後,人們普遍貧窮,多數的錢都花在吃的事上,隨著美國日漸富裕,食物開銷雖然增加,但收入、消費成長更快,因此恩格爾係數逐年下滑,1960年降至28.5%,2019年更降至13.2%,半個世紀以來,不論是美國、歐洲或台灣都順著恩格爾法則發展。

糧食飆漲 恩格爾係數轉升

 不過,近年情況有些改變,隨著疫情在2020年蔓延,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紛至沓來,世界局勢紛亂,加以期貨市場炒作,小麥、玉米、黃豆等糧價行情走高,原油、天然氣價格也扶搖直上,許久未見的通膨漫天蓋地而來,食物漲勢尤其猛烈,各國食物類價格四年來(2019年底~2024年初)皆大漲,以美國而言,這四年漲了26%,歐元區漲了30%,台灣也漲了15%。

 這麼一漲,讓各國跌了半個世紀的恩格爾係數轉為上升,台灣的恩格爾係數短短四年由23.7%回升至26.7%,並創下2000年以來新高,同一期間歐元區的恩格爾係數由13.7%升至14.2%,美國也由13.2%升至13.4%,美歐雖也升高,卻沒有台灣升得這麼戲劇化。

 按理說,我們食物類近四年漲幅僅美歐的一半,他們的恩格爾係數應該比我們波動的劇烈才是,何以最後反而我們上升的更厲害?回到最初的定義,恩格爾係數是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費的比重,除了位於分子的食物價格上漲會推升係數,位於分母的消費動能不足也同樣會讓係數升高。

財富集中 削弱消費動能

 那麼我們的消費動能如何?疫情前2019年民間消費占GDP比重為52.3%,2022年落至45.7%,今年估計仍僅47.5%,消費動能明顯不如昔日,何以如此?眾所周知,有錢人的消費傾向較低,財富過度集中將會削弱一國消費動能,想想,三十年來台灣貧富差距由17倍擴至67倍,消費動能豈有不低迷之理?如此恩格爾係數升的比別人厲害,也不意外了。

 長期而言,恩格爾法則應該是放諸四海皆準,然而當一個國家食物價格一漲再漲,貧富差距逐年擴大,那麼,恩格爾法則也可能會消失一段期間,而這也是一個警訊。

小檔案■恩格爾1857年發表的《薩克森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一文指出隨著所得成長,食、衣、住、行、育、樂等家庭消費占比也會跟著改變,食 品會下滑、住宅不變、而用於教育、娛樂等支出的比重會提高。

小檔案■疫情前,2019年玉米每英斗3.84美元,2022年俄烏戰爭後,全年平均升至6.93美元,黃豆同期間也由8.9美元漲至15.49美元,小麥由4.94美元倍增至9.02美元,今年5月情勢稍緩,玉米、黃豆、小麥降至4.55美元、12.17美元、6.57美元,但仍高於2019年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