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7文■楊晴安

低空經濟成戰略新興產業

 在大陸政府積極推動下,低空經濟已然成為大陸各地發展關鍵字之一,今年來已有十多個省市公布相關行動方案或徵求意見稿。

image
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新聞提要■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23年12月召開,定調大陸新的一年經濟政策方針,低空經濟被正式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宣告相關產業發展上升到大陸國家戰略層面。據估計,2026年大陸低空經濟規模可望突破人民幣1兆元。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第五屆中國機場發展大會22日舉行,會上公布「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場技術要求」團體標準,該標準早先自2023年底啟動編制,成為大陸首部eVTOL起降場的技術規格,針對起降場的物理特性、障礙物限制、場址選擇、結構設計、專用設施設備等諸多技術參數進行明確闡釋。

3千公尺以下空域飛行

 澎湃新聞報導,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公尺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在2024年大陸「兩會」期間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亦首度提及低空經濟,凸顯在大陸新興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

 大陸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曾表示,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產業鏈長的特點,涵蓋航空器研發製造、低空飛行基礎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其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又融合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都有廣泛潛力。

 在大陸政府積極推動下,低空經濟已然成為大陸各地發展關鍵字之一。今年以來,北京、南京、安徽、深圳和蘇州等十多個省市公布圍繞低空經濟相關的行動方案或相關徵求意見稿,另有多個省市陸續推出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總規模最高上看人民幣(下同)200億元。

 其中,安徽作為長三角地區第一試點,預計到2025年建設10座左右通用機場和150座左右臨時起降場地、起降點,至2027年分別加碼至20座和500座。此外,多家設計單位、大型工程類企業相繼投入低空經濟設計、規畫與營運。

 拿下全球eVTOL產業內首張生產許可證的億航智能財報顯示,2024年第一季公司總收入為6,170萬元,年增178%,淨虧損縮減至6,340萬元,預期第二季總營收有望達9,000萬元,年增約804%。

無人機成本有望降低

 業內人士對產業發展一片看好。投入低空經濟20多年的山河星航總經理鄧宇表示,此前政策和市場開放度較小,通航機場以及空管系統的基礎建設都很薄弱,通航發展一度走得比較艱辛。隨著當前政策產業的扶持,近三年公司已逐漸實現小幅盈利,預期該公司今年將創造5,000萬至1億元營收成長,明年數據更為可觀。

 聯合飛機集團副總裁兼市場總監孫立業指出,目前無人機製造成本相比十年前,已經下降到原有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未來無人機在成本上還能有繼續下降的空間。

 孫立業認為,工業級無人機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則是引擎研發成本問題,整體成本也有繼續下降的空間,主要進程一方面是推動規模化,另一方面尚需要技術的成長,讓無人機衍伸出更大範圍的應用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