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40527文■佘葳芸

印度的太空夢

 印度是世界頂尖航太產業國,本土新創公司Skyroot的維拉姆1號有機會成為印度首枚由私人企業發射並送入軌道的衛星。

image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國際航太軍備競賽升溫,小型衛星市場崛起,印度航太新創Skyroot自詡「進入太空的計程車」,矢言成為全球衛星發射三巨頭之一,在太空經濟中分一杯羹。

精句選粹■It’s the small satellite market that Skyroot wants to capture, with plans to offer customized launches for satellites under 500 kilograms (1,100 pounds).

印度是世界頂尖的航太產業國家之一,它是第一個成功進入火星軌道的亞洲國家,也是地球上第四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並創下登陸月球南極的首例,該著陸點以凹凸不平地形著名。該國更是計劃在2035年之前設立自己的太空站,並力拚在2040年前將印度太空人送上月球。

 同時,第三次連任的總理莫迪近年來大力推動太空活動商業化,包括允許私人企業參與,以及放寬對外國投資太空領域的限制。

航太領域步入商業化

儘管先前私企在當地太空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有限,多為國家航太機構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供應商,在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後,這種情況正在迅速轉變,像是Skyroot的本土新創航太公司正在引領當地航太領域步入商業化,鞏固印度作為航太超級大國的地位。Skyroot在南部一座城市海德拉巴,正準備發射七層樓高的維拉姆1號(Vikram-1),這將有機會成為印度首枚由私人企業發射並送入軌道的衛星。

 小型衛星出現指數級成長,世界各地公司將數千顆衛星發射到低地球軌道(LEO),高度約從地球上空200公里延伸至約2,000公里。

 據數據分析公司BryceTech的資料顯示,2022年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有96%是小型衛星,較2013年的61%大幅成長;另根據麥肯錫與世界經濟論壇報告,全球太空經濟價值2023年達6,300億美元,到2035年可望成長到1.8兆美元。

  Skyroot希望攻占小型衛星市場,並計劃為500公斤以下的衛星提供客製化運送服務。

 企業組織的衛星經常搭載「共乘」任務。以去年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Falcon 9)發射為例,它可以將22,000公斤的物體送入低地球軌道,總共將51顆來自多家公司的小型衛星送上軌道。

攻小型衛星運送服務

儘管「搭便車」通常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且衛星只能到達火箭指定位置,這項模式仍提供優勢。SpaceX表示,將500公斤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的成本約每公斤6,000美元。

 印度航太智庫Spaceport Sarabhai主任莫漢蒂(Susmita Mohanty)對此坦言,「SpaceX現在提供的產品確實非常、非常有競爭力。」Skyroot希望提供每公斤20,000美元的專屬運送服務,這比SpaceX費用貴上許多。

 Skyroot共同創辦人錢達納(Pawan Chandana)將SpaceX的搭載方案喻作前往太空的「火車」,而Skyroot的定位就是「計程車」,將衛星帶到指定的位置。他強調:「我們不直接與SpaceX競爭,因為其專注於更大的飛行器和衛星,而我們則專攻制定發射解決方案。」錢達納表示,大規模生產和更進步的技術下有機會進一步降低成本,他認為一旦價格下降,「大家會對此更感興趣,希望選擇量身打造產品。」

 錢達納則對壓低成本相當樂觀,強調印度在太空計畫中的「節儉基因」,最終目標打造一枚可重複使用火箭,這項能力幫助SpaceX降低發射成本。

 Skyroot目前已經籌集約9,500萬美元的資金,背後金主包括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而根據數據平台Tracxn統計,這使其成為印度資金最多的太空新創公司,然而Skyroot距離實現獲利仍有需多工作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