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712于國欽

魔術的政府債務

 在政府近期大肆舉債下,中央政府債務已擴大至6.5兆,再不節制,過不了幾年,就會直奔7兆的新里程碑,恐讓台灣陷於財政潰堤。

image
魔術的政府債務 圖╱本報資料照片
GDP、債務占比修正前後變化

■108年我國中央政府債務5.3兆元,併計地方政府債務共6.2兆,若依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公債定義,加入短債及非營業基金債務後的總債務餘額是7.0兆元。

■我國GDP係參照聯合國所訂的國民經濟會計制度(SNA)編制,有1953年版、1968年版、1993年版、2008年版,隨著每個版本改變定義,GDP會出現巨大的變化,目前我國係參照2008年版編製。

印象中,中央政府債務占GDP早已接近40%的債務上限,並引來各方警告。說也奇怪,近來這個比率竟又退到30%以下,何以我們的債務逐年升高,這個比率卻逐年下滑?

難道是我們GDP成長得很快,而使這個比率降下來?應該不是,這些年我們經濟總在保二邊緣掙扎,從未成長很快。那可就奇怪了,怎麼這個比率會降這麼快?

沒錯,GDP雖然沒有成長很快,但GDP定義15年來卻修正了四次,定義每經過一次修正,GDP就擴大數千億,四次修下來,至少擴大一兆,一兆可不是筆小數目,如此一來,債務占比自然就不知不覺的降下去了。

GDP定義修正真有這麼厲害?千真萬確,民國94年底五年修正前,93年的GDP是10.2兆元,經過四次修正後,如今再看93年GDP已經變成11.6兆元,增加超過1兆元,其他年代大概也是如此。什麼事都沒變,僅定義改變,數字就像變魔術一樣扶搖直上。

為何定義一改變就有這麼大的變化?這有點複雜,舉例來說,民國94年把電腦軟體支出由中間消費改列民間投資,GDP一下子就增加了5,000億。再譬如說,98年大修正又讓GDP擴大3,000億。103年把研發支出改列民間投資,GDP規模再擴大6,000億,如此年復一年,就讓債務占比出現魔術般的變化。

由於《公共債務法》所定的債務存量上限是用GDP來衡量,因此只要GDP一擴大,就會讓債務占比降下來,政府便獲得了更多的舉債空間,譬如說民國93年原來債務占比已近34%,隨著GDP擴大一兆,債務占比遂降至29%,降了5個百分點,山窮水盡的舉債空間,馬上變得柳岸花明。

我們觀察93~108年中央政府債務變化,債務餘額由3.3兆升至5.3兆,債務明顯的增加,政府的負擔明顯加重,但是債務占GDP比率卻反而由29.0%降至28.2%,昔日一度逼近40%的處境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若只看債務占GDP比率,政府便可以放膽繼續舉債,然而借錢總得還,目前中央政府債務還本加上債息支付每年就花掉近2,000億元,已嚴重排擠了政務預算,試想,政府每年的預算都得先匡出一筆錢去還債,豈不是讓社福、國防及教科文的預算捉襟見肘?屆時又得編特別預算融通,如此循環,台灣勢將陷入以債養債的局面。

最近執政當局舉債舉上癮了,除了兩波紓困編列2,100億的特別預算,採購新式戰機2,472億、兩期前瞻計畫編了8,400億,行政院日前二度追加2,000億紓困特別預算,再加上過去四年公務預算內的差短融通,蔡政府所舉借的債務已超過1.5兆,相較過去幾任總統,不遑多讓。

在政府近期大肆舉債下,中央政府債務已從去年底的5.3兆擴大至6.5兆,再不節制,過不了幾年,就會直奔7兆的新里程碑,而讓台灣陷於財政潰堤。

只看債務占GDP而以為財政不足為憂,顯然是不了解GDP獨具的魔術般特質。永遠要記得古典經濟學家這句名言:「國家不消滅公債,公債必消滅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