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要退休 就要買台灣股票」,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賀鳴珩這樣說。聽起來頗像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事實上,這個論述可是經過證券公會研究小組最新統計台灣證交所的十年數據,得到的驚人佐證:依證交所編製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含權息),計算投資台股近十年(民國99~108年)的累積報酬率高達113%、年化報酬率7.9%。
十年年化投報率7.9%是什麼樣的數值?證券公會研究小組以勞工退休新制基金為例,雇主依規定為勞工提繳6%的退休金,近五年平均收益率為4.54%,長期平均投資績效約有3%。
這樣的驗證結果,推翻民眾的傳統想法。股票向來被認定是「短期、高風險類別」的資產,為了退休生活的穩定財務需求,應該在財富管理資產配置上減少配置占比,而且將占比移給多元平衡等共同基金、保險部位等。因此成為現在民眾所熟知的退休資產配套:保險、基金、現金各占三成,股票等有價證券儘量降到一成以下。
任何投資策略和投資報酬率,拉長時間再來檢視,都是殘酷、又現實的。證券公會針對台股長期投報率的特殊結果,在全球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持續20年的全球財富管理市場追蹤與分析,也有看的到。從2000年至2019年期間,全球個人財富幾乎增加兩倍,亞洲地區屬於成長型市場,亞洲地區個人財富成長近七倍,估計扣除日本的亞洲地區個人財富,以及至2019年已成長到42.1兆美元,資產內容包括現金及存款、債券、股票和基金、人壽保險和退休金和其他資產類別。
依據瑞銀財富管理的長期追蹤,股票項目確實是成長型巿場創造了大批成功創業家,以及他們的財富累積來源。
渣打集團《全球財富預期》調查(Wealthy Expectancy Study)十個國際市場的財富族群,台灣人平均財富顛峰值87.7萬美元,約新台幣2,622萬元。渣打銀行優先理財客群暨分行通路管理處主管王開平表示,台灣受訪者較偏好存款與股票、股利等資產類別,但是相較起來,台灣人使用數位理財平台與工具的比例較低,平均僅近三成受訪者會使用數位平台如網站、投資理財App等管道進行財富管理。券商公會認為,善用金融科技進行股票投資,既便利省時、更省下大把基金手續費,如果台灣民眾都能將「現代科技管理股票資產」當成全民運動,未來的台灣退休族應該是輕輕鬆鬆、無煩無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