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501黃欣/綜合報導

關稅戰重擊,大中小企業全面受創 陸官方、財新4月製造業PMI 雙跌

image
中國官方和財新4月份製造業PMI雙雙走跌,官方製造業PMI更跌破50榮枯線。圖/新華社
大陸官方與財新製造業PMI一年多來走勢

 中國官方和財新4月30日公布的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走跌,官方製造業PMI更跌破50榮枯線,創下近一年半新低。兩項先行指標下挫,反映關稅戰對中國外貿的重擊,且大中小型企業無一倖免,中國穩經濟挑戰甚鉅。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稍早公布今年第一季GDP為年增5.4%,表現優於預期。但官方當時坦言,首季GDP超常發揮和搶出口效應有關。隨著美國4月2日公布對等關稅內容,關稅戰真正影響將從4月逐步顯現。

 中國統計局公布,4月份製造業PMI從3月的50.5暴跌至49,創2023年12月以來新低;非製造業PMI亦較3月下跌0.8個百分點至50.4。另外,4月財新製造業PMI亦降至50.4,創三個月來新低。因統計局PMI調查樣本著重於大型企業,財新則以中小企業為主,兩者數據雙降,可看出製造業整體擴張速度放緩。

 分項指標更能一窺關稅戰的衝擊。4月官方製造業PMI所有分項指數全都大跌,新出口訂單指數更從3月的49暴跌到44.7,創下2022年12月以來的近兩年半新低。其他如在手訂單、採購量、進口等分項指標,也因關稅戰前景未明,出現不同程度顯著下跌。

 財新製造業PMI的各分項指數幾乎全面下降。新出口訂單指數驟降至2023年8月以來最低,明顯低於榮枯線。尤其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在擴張區間降至2012年4月有紀錄以來第三低,顯示業界對全球貿易前景的擔憂加劇。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將公布4月外貿數據,亦恐不樂觀。

 外貿情勢不明,內需不足嚴峻,中國發改委、商務部近日公布多項促消費、擴大投資等政策,強調年內還將提撥人民幣1,4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提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綜合當前外部環境、房市及物價走勢,第二季「適時降準降息」可望近期落地。凱投宏觀報告指出,4月PMI顯示外需降溫,儘管官方正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但預料無法完全抵消關稅戰拖累。

(相關新聞見A9)